当前位置: 首页 > 大肠息肉 >

刘展华医生谈大肠息肉的中医分类与调养

发布时间: 2025-10-07 13:59   来源: 宏韵中医

  大肠息肉是现代医学中常见的肠道疾病,中医学中将其归为“积聚”、“痞块”等范畴。刘展华医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,从中医的角度对大肠息肉进行了分类,并提出相应的调养建议。

  刘展华医生指出,大肠息肉在中医中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型、湿热蕴结型和脾胃虚弱型三种。气滞血瘀型多见于情绪波动较大、饮食不节的人群,表现为腹痛、便秘、便血等症状;湿热蕴结型常见于饮食油腻、嗜酒、久坐不动的人群,症状为腹痛、腹泻、黏液便等;脾胃虚弱型则多因久病体虚、饮食不当所致,症状为腹痛绵绵、大便溏薄、乏力等。

  针对气滞血瘀型大肠息肉,刘展华医生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,适当运动,以促进气血流通。在饮食上,应避免辛辣、油腻食物,多食用富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。在药物治疗方面,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气止痛功效的中药,如丹参、川芎等。

  对于湿热蕴结型大肠息肉,刘展华医生强调饮食调养的重要性。患者应尽量减少油腻、辛辣食物的摄入,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,如薏苡仁、赤小豆等。在药物治疗上,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、利湿化浊功效的中药,如黄芩、白术等。

  脾胃虚弱型大肠息肉患者,刘展华医生建议加强脾胃的养护。在饮食上,应多吃易消化、营养丰富的食物,如小米、山药等。在药物治疗上,可选用具有健脾益气、温中散寒功效的中药,如党参、白术、干姜等。

  总之,大肠息肉的中医分类与调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,在刘展华医生的指导下,合理选择治疗方法,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
上一篇:刘展华医生详解大肠息肉切除术后中医饮食养生
下一篇:没有了

自助预约挂号平台

Self service appointment registration platform

中医科普

推荐阅读

最新文章

版权所有: 【广东宏韵中医】汇聚中医名医 注: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本站信息
粤公网安备44010602012122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28号(方圆大厦首层)    门诊时间:8:00-18:00   粤(A)中医广(2024)第135号xml网站地图网站地图友情链接